2010-06-16

創意與教育

今天的工作坊,是我們展開旅程前的最後一個工作坊。大家看上去有點慢熱的感覺,但是我相信到達上海後我們都應該已經進入狀態吧!

今日大家在最後一節,就香港的教育制度如何可以教出更有創意的人材提出了一些觀點。事實上,我們這群年青人都感受到,香港的教育暫時在創意教育上做得不太好。我們都覺得創意的空間好像不多,或是熱誠不夠等等。說到底創意教育其實不可能在朝夕間如變戲法一般就變出來,也不可能如通識教育般當作一個科目來教授。因為創意講求的是注意生活的經驗,以及有創作的空間。

有組員就指出,香港的學生其實很忙,考試和功課用上了他們大部份的時間,剩餘的時間不多;也有組員認為,香港的學生眼界不夠廣闊,體驗不多,對生活的體驗也不足夠,而且學校裡接觸到的都只是老師或同學,難以接觸不同界別的人。所以在討論中,我們就著這幾個問題,提出了一些很初步的建議,雖然實際的運作應當如何還未有一個很詳細的構思,但至少,我認為香港的政策制訂者也許可以花一點時間看一看這些由年青人所提出的一些建議,儘管在很多細節上還是要多加修改的。

第一個建議,其實是參考外國的做法,容許中學生有一年的 GAP YEAR,即是可以讓他們四處遊歷,甚至不一定要周遊四海,可以留在香港但是做一些上學做不了的事情(當然不是說花一年來玩和偷懶)。事實上這不是完全沒有的,我就曾經有同學這樣做過。但是這個 gap year 的概念在香港是十分罕見。我們提議是可以成立一種簡單的制度,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多一個選擇。當然,為顧及香港人的結果為本的心態,我個人覺得gap year 後也必須要交出一點甚麼的,例如是一份報告/紀錄/作品,把這一年所感受到學習到以及思考過的都紀錄下來。這容許學生有更多的生活體驗,而且也不用顧慮升學的問題。當然,這個提議還是需要很多的改善才可配合到香港的制度,但是gap year 的概念是我們認為非常值得去研究的。

第二個建議是一個更為初步的構思。上面提及過,我們認為香港的創意教育的不足,其中一個原因是空間不夠。所謂的空間,就是讓學生在完全沒有老師或家長的期望底下,自由地創作。一個真正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而不是老師家長透過學生表達他們的空間,是創意教育之中最理想的。當然這是最理想而已。現實中我們總不可能有這樣自由的一個空間,但是我們覺得,香港要做好創意教育,第一件事就是要先踏出一步,讓學生有空間去創作,而且是盡可能不受限制的創作。一個很瘋狂的構思是,中學生都要做一個project,參與一個全港性的比賽,比賽應該有一個題目,但是題目盡量要讓學生自由的做,即是說,可以是藝術創作,可以是專題研究,可以是作文作詩,也可以是音樂話劇,總之是形式不限,但是是全港性的。遴選的方式等等還要再構思和討論,但是重要的是,提供一個渠道,讓學生能夠就一樣東西/甚至是沒有題目的情況下,做他們喜歡的題目,參與一個全港性的比賽,而得獎的作品應該在暑假期間在香港某處公開展覽/表演。這樣的一個渠道,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空間,也讓大專院校可以從中找到有才華的學生,更可以讓不少的公司找到人才,其實是一個很切合香港的提議。當然,瘋狂在於,題目不限或是那麼沒有限制的比賽,評審的準則的確是很難制訂。所以如我在這段的開始所說,是一個很初步,也很瘋狂的構思,但是我個人還是認為是十分值得作深入研究的。因為創意必須要有空間才可以表達/表現出來。香港的教育制度需要的是一個,沒有傳統評核制度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把創意擠出來,而不是老用那套傳統的評核制度中,嘗試在醬油瓶內擠出牙膏。說白一點,就是說創意就是不能夠用傳統的評核方式來培育的。

第三個建議,是和生活體驗有關的。剛才提到有組員覺得香港學生的接觸的人的層面很窄,沒有太多的方法接觸到不同的人。我們就提議,用中學駐校藝術家/業界人士的方式來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能夠接觸不同的人。不一定只限於藝術家,可以是作家,或是更瘋狂的意見,例如農夫,或是其他有趣的行業的人。我們覺得,這一個平台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觸到不同界別的人,而且能夠從他們當中學習到更多的不同的,而又和社會有直接關係的東西。當然如何選擇這些人,以及如何找到那麼多的人來駐校一段時間是一個難題。我覺得,在選人方面絕對不能夠憑名氣或是其他量化的條件作準則。我覺得,應該是要校方對那一位人士有興趣而同時那人也有興趣的才可以成事。這樣的一個平台也不可以用量化的方法來衡量成敗。因為我們無從得知學生在甚麼時候受啟發,啟發帶來的改變也不能用量化的方法去評核。這也許也是一個蠻瘋狂的構思,但是,我也第三次要強調,是很值得去研究的。

說了三個我想在香港人眼中是很瘋狂的構思,我想在香港的某處一定有人看完這一篇後想到了無數的反駁的論點,認為這些瘋狂的意念是不會有效用的。我明白香港人以及香港的制度習慣於用量化的方法去評定成功以及失敗。考試的制度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但是在創意教育之上,我們就絕對要摒棄這個我們習慣了的制度。因為創意不應該有標準的答案,更不應該有 marking scheme。創意也不單只是有關藝術。創意是我們如何用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用新的思考方式去解決問題。假如我們還是拿著一個現有的評核制度去看創意教育,那就好像我們要用一個磅去量度一個人的智商一樣。那是荒謬的。

所以總結起來,我們要推動香港的創意產業,第一件事就是要摒棄我們用考試來評核學生的觀念。創意,不應該用考試來評核。

創意需要的是一個空間。

(同時在: http://www.m-a-d.asia/expo-blog/ 中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