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7

Black Swan 後感

1. 《黑天鵝》(Black Swan) 絕對不可能不是在說有關「性」。全片的近一半,都是在講小女孩如何被引領入「性」地:過分保護的母親(單看那個粉紅得幾近 cliche 的睡房,門鎖多得令人覺得倒不如在門後貼上一張" I am an overprotective Mom" 的海報可能更 subtle 。)、萬眾矚目的角色-Swan Queen-亦即名利所在、明顯地借選角為名溝女為實的導演,以及對性開放的舞蹈員如何或利誘或從後追迫。一切一切都是在推女主角 Nina 走向「性」。強吻、愛撫、同性戀,噢,還有自慰。一切一切有關「性」的都「畫公仔畫出腸」了。看不見者,實屬選擇性失明。

2. 對完美的追求,不就是「性」嗎?自古以來兩者都有著難以分割的關係。如果,如果大家抱著這種看法去看《黑天鵝》,那就可以說:那是對藝術完美的追求,可以付出這樣的一切。不過,可別忘了,最後Nina 是 metaphorically 死去了的。而且,那種對性/完美的追求,是由導演所引導的。嘿,那不是一個很合理的寓言故事嘛:要是女人都這樣跟著男人帶領下走向「性/被欲望」的境界,那可是要付上性命的。

3. Nina 因為精神分裂而顯得更脆弱,又是不是暗示了「性」可以如此迫瘋女性?尤其,當「性」的主導權不在她手時。

4. 如果說,那是對藝術的追求,那背後一定程度上,還包含了對名利的追求。大型舞團中當上主角,不是名成利就還有甚麼?片中兩次 Nina 望向那張海報把這種想法隱隱地帶出來,教我們在「對藝術的成就」中也包含了名利雙收的想法。再要subtle 一點說,那一條長長西式的螺旋梯,何嘗不正是那種名、利、地位的象徵?站在導演旁邊看著一眾來賓,高高在上的感覺。那,一定跟藝術完美與否無關吧?

5.再要說,當 Nina 把黑天鵝演得完美無瑕時,為何,為何又要立刻濕吻一下導演?是濕吻而非禮貌性的親吻,喂,那不是性是甚麼?

6.把 Nina 設定為精神分裂的結局,大概是最方便導演而又方便觀眾的做法。因為要不這樣的話,觀眾還是會問:那之後怎樣?對性有了「解放」的 Nina ,觀眾又可以如何去面對她的「美滿結局」呢?是不是又要觀眾們都和Nina 一樣?不!導演把她安排為(metaphorically)死去,配上一句「完美」作結(這句完美根本就是廚師、導演在完成作品的一下或輕嘆或高呼的一句 "Perfect!"),是為了讓大家不會受 Nina 的「完美」所威脅到:因為「完美」的代價,正是死亡。愛生命者,還是放棄這種追求吧!

201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