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不久以前,<字花>曾出題徵收香港滅亡之原因。而最近,有關「環珠江口宜居灣」的公眾諮詢又激起了有關香港主體性的討論。在面書上看到不少分享,都談這個規劃極可能把香港「消滅」的情況。
香港滅亡,也許在「宜居灣」未成定局前已經發生。所謂的滅亡,並不是那種亞特蘭提斯式的滅亡。我指的是一種比喻上的滅亡。香港作為一種「身分」或是一種概念,大概在最近的十年間已經耗損了很多。也許是本來「香港」這一個概念就不是很完整。作為一個殖民地,一直以來也沒有太強的主體性。弔詭的是,在不論是英國殖民或是回歸中國,對「香港」來說也是他者。我不是香港的歷史的專家,也沒有很強的歷史知識,但是我所觀察到,有關「香港」這個主體的想法,在香港人之中其實還是很模糊。
在回歸後才真正地思考這個問題,只是時值中國崛起,作為資本主義範例城市的香港不得不,也不能不傾向中國。「香港」就是這樣的一個主體。它見風轉舵,哪裡有賺錢的機會就向哪裡走。香港的文化界從前都沒有特別討論這個問題,直到皇后碼頭天星碼頭以及菜園村的事件陸續地出現,才真正地有人留意有關「香港」的主體性以及本土性的問題。或者應該這樣說,是有更多人留意而又被大眾媒體所留意到有這些人留意這件事。(有點複雜的句子,不好意思)
所以,如果「香港」滅亡的話,原因無他。一定就是香港人自我毀滅這個主體。對,其實一直以來,香港人的Identity 是這樣的:我既是香港人,也不是香港人。香港人的 identity從來就是牆頭草:哪裡有著數,那裡就是香港。
與其說現時的討論是害怕香港被消滅,倒不如說那是害怕這個地方完全融入中國而失去本來已經薄弱的 Identity,更深層的,其實是怕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範例城市,終有一天不敵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而失去了 identity。現時的討論,的確不是害怕香港被消滅,而是透過這種「消滅」重新建構「香港」這個 identity。
那將會是一個新的 identity。
瑋
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