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4

Great Expectation 讀後感 Part 1a

因為暫時只完成了第一部份 ( Volume I).
所以先寫寫這部份的讀後感。

Charles Dickens 的 Great Expectation。看了這個名字,大抵也應該想到,這個故事是和欲望有關吧?Great Expectation,有期望者,即對有些事情有欲望。故事主人翁 Pip ,生於一破碎家庭?不,更正確的說,是從小就沒有父母照顧的家庭,故事背景相信是正工業化的英國吧,或者比這前一點的時間。成長於性情粗暴的姊姊,和那個同樣是弱勢的姊夫Joe如同兄弟般成長。故事一開始,pip 所遇上的那一個逃犯,我想應該是一個伏筆吧?那次的遇上,對pip 來說,是一個影響其心靈成長的經歷,大概是一種負擔,因為他要為這事情保密,甚至連關係最親密的 joe 也不可對他提起。大概是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Pip應該是很快就對很多事情有較成熟的看法吧,應該說是對如何「生存」有一種不同的體驗。

然後有兩件事情,把Pip的生活改變了。第一件,是當地的一位有錢的 lady , Ms Havisham,透過他母親的朋友,邀請pip定期到她的家去玩。這事情,令Pip 對攀上社會更高的地位有了欲望。而且,也對 Ms Havisham 的養女 Estella 有了傾慕。Estella 是 Ms Havisham 一手養大的女孩子,性格是很高傲的那一種吧(詳情請自己讀一讀這本書吧!),總之,就是很 proud of herself,而且對人很不客氣的那一種。這對出身寒微的 Pip 來說,要得到 Estella,必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 'Gentlemen' (這是一個 class來的,記著,背景是英國近代,應該是還有階級之分的年代。)這使得 pip 有了很多很多的欲望,而這些欲望的由來,很大部份是來自他對 Estella 的傾慕而已。

(part 1a至此,時而夜深,明天待續)

2010-02-21

民不聊生 vs 官不聊生

今日,劉皇發表示香港沒有民不聊生,只有「官不聊生」。他指香港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受到激烈批評和反對。他又表示,政府提出的高鐵及政改方案皆為務實的方案,有利香港長遠發展。

在那些官員的眼中,或是那些鄉紳的眼中,或是那些商家的眼中,香港當然沒有民不聊生,因為他們的眼中,本來就沒有「人民」這一個概念。既無人民,何來民不聊生?他們眼中只有利益,但是別忘了,甲之熊掌,可以是乙之砒霜,他們眼中的(民眾)利益,對於某些群眾來說可能是損失。而可惜的是,他們只習慣以他們眼中的利益去衡量社會上的各種問題。劉老先生有如此的見地,正正就是那種習慣的最典型的表現,以有利香港長遠政制及經濟發展為衡量點。可是可能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希望,是以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平等民主的社會為目標。遇上這種情況,當權者不單沒有看見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比漠視更甚者,是他們刻意的塑造出,以經濟利益為衡量尺才是正宗,同時或打壓或詆毀以其他尺度衡量香港的聲音,務求以貶低他人來形造自己的正宗。這是很可悲的。

既然是當權者,就必先要有心理準備,你所推行的理念以及政策,必有人會反對,而且,可以是很激烈的反對。當權者有責任,把一切資料很清楚不誤地透露,而且也要對受影響者作充分的咨詢,了解各方需要而平衡之,同時安撫受影響的群體。當權者也得明白了解,作為人的不理性的一面,以及理解不同民眾或對政策的理解不同,而當權者亦有責任令市民更容易地明白政策及其背後的理據,而非把理解不足的責任,推到民眾的身上。而把其他不同意見的聲音貶低,或是標籤為暴力,非理性,就更加不應為之。因為這樣做會把更多不同的聲音嚇跑,香港社會的優勢在於,她至少,表面上接受到多元化的聲音,姑勿論在較深的層面中,其「多元」是否真的多元化,還是都是同一把聲音的變調而已。應該說,香港還留有空間,讓不同的聲音可以發聲,儘管那空間不是很大,接觸面不是很廣,但是那空間還存在。當權者在貶低或標籤那些不同意見的人的時候,其實已經間接地把那個空間逐步的埋沒填平。扼殺了那些不同聲音後,表面上是歌舞昇平,其實暗湧可能隨時爆發出來。

只要稍為對人類有了解的人也知道,人是不會甘於把不滿封閉起來的。無法合法地把不滿的聲音宣洩時,其實更可能把之不合法地發洩。當一個又一個的當權者,權貴,商家甚至是學者,在聲討那些所謂的暴力時,請想一想,香港人的不滿,當權者又是否真的願意開放地聆聽?而且又是否有真心的聆聽過?同時又有沒有考慮過,以其他尺度去衡量社會發展?也請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在有意無意間,把那容許不同聲音盡情發表意見的渠道封閉,封鎖或封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