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7

西九

走過西九那一大片的空地。十年來,那處一片荒蕪。
然後看看,它旁邊的那一豪宅建築群。
然後再想像
某天那高鐵站將會在此建成
而那一天,西九很可能
依然只會是一片荒蕪

2009-11-26

量產化香港

香港正在量產化中。

君不見,領匯這一個倒模機器,正在無情地把一個又一個的
模,在香港十八區中留下烙印?
走進領匯旗下的商場,好像整齊了,光亮了,清潔了,偏偏卻少了一份生氣。

君不見,香港的所有私人物業,都好像變成了豪宅?香港大抵已成為了豪宅工場,不論是在將軍澳,烏溪沙,元朗牛潭尾,何文田,油麻地果欄旁,西九爛地對開西隧入口隔離,火炭工廠區對上等等,都可以稱之為豪宅。然後再看一看這些建築的設計,怎麼總是分不出兩樣,密密麻麻的,甚至是圍成一個尿兜狀的。豪在哪裡?

君不見,香港的具特色的舊區,都被賜予重新的’機會’,可以清拆重建,來一個面目全非,配以那些看似懷舊的建築風格,其實又只不過是量產化的作品。

君不見,香港的教育制度,其實一直都很努力地改革,改革到可以生產出一大堆高知識的廉價勞工,一大班只懂賺錢的機器人,那些品質不良的產品也可放心,因為會有第二條生產線以及’次貨’證明書,甚至會大搞次貨認證,希望那些大商家可以低價接收。

君不見,香港的電視頻道,也是很量產化地推出’新’劇。香港的電影業也是很倒模式地製造電影。

君不見,香港街上的人怎麼也好像量產型的製品,而且,是名牌滿身的量產型製品。

君不見,香港的雜誌,也好像分不清那一本是哪一本?怎麼看都只是波濤洶湧。除了波,還是波。而且,一定要是大的。’零’波微’露’是上不了封面的。

君不見,廣告中的型男一定要穿西裝,樓盤廣告一定有老外,瘦身廣告一定要有個穿泳裝的女明星(而且本身不算是很肥的)等等。。

香港怎麼說也是在走向量產化。
那些不能符合那套量度標準的人,
將會被排擠在外。
但是世界的發展,往往需要更多的變化。
量產化以及品質認可化後的香港,
將會喪失優勢。
因為我們都不再懂得脫離自己給予自己的框架。

2009-10-15

Untitled 2

I look at myself in the mirror.

and asked.

"Who is he?"

I do not have an answer yet.

and there need not be an answer at this stage.

I have time to shape the person in the mirror.

Am I going to live this life like businessmen running a business?
or
Am I going to live this life like a government officer running a government?
or
Am I going to live this life like I am an actor, acting on roles that pose on me?
or
Am I going to live this life like an artist making an artwork, probably his masterpiece?

Yes, I am going to live my life like an artist creating a piece of artwork.

Shouldn't life be an art , instead of being a life?

2009-10-13

十月

已經到了十月了
還是老樣子
中秋嘛國慶嘛也只不過是日曆上的紅日
照亮了我那不想上班的心

十月的秋風吹在面上,
喚醒了從前上學的感覺.
那時穿著校服在早上七時出門的氣味.
到了今天氣味依然,
有些事情的確是不會變的
就像這氣味一樣.

氣味帶領我進入回憶之中
就在那早上的七時穿越一次時空.
然後
一輛巴士駛過把我拉回現在.
追趕著那漫無目的的工作.






2009-08-28

活在香港 -- (一)

生活於香港, 五光十色, 物質充裕得幾近過份, 交通方便得市民要考慮的是如何去某一地點才最便宜快捷, 而非如何到達目的地. 上網的普及率極高, 而且名店林立, 連鎖商店幾乎每區一間(旺區更可達兩間), 便利店比公廁還. 活在這樣的一個城市, 很難去"不消費", 甚至, 應該說是, 我們被這些商戶"消費"著. 八卦雜誌,主流報章等都在"消費"著我們的情形下, 在如此社會環境下長大的新一代, 價值觀我相信, 絕對地是和當權者 (政府官員, 家長, 教育界的長輩) 等是截然不同.

在那還是物質不充裕的七,八十年代, 人們的刻苦耐勞是能換來相應的報酬,而生活質素的提升也相對容易, 另一邊廂正因如此, 精神上心靈上就得靠不同的方法去充實. 是以那廿年的時間, 足夠培養出支撐著現在香港社會的公共,文化,娛樂等等的事業, 人才輩出, 百花爭鳴. 同時因為那時經濟尚未發達, 工作時間相應地不長, 空餘時間大概有更多時間增進自己, 以鞏固自己的才能, 才不致被淘汰, 大概那時是一個進步作為基調的年代, 進步的不單是技術, 更是思考上, 心靈上, 文化上的進步

到了我這一代, 被稱為80後的一代, 我們的童年少年時代, 物質生活相對充裕, 就自然地, 對財富的觀念不同,
加上經濟發達, 透過投機而致富的人越來越多, 難免, 就會出現典型暴發戶的心態, 物慾橫流, 心靈的空虛就唯有透過購買 (名牌) 來填補. 然而這一代的人, 依然有不少是透過勤力工作而得到財富, 對於購買(名牌)貨品, 可以算是一種自我獎勵. 工作時間相應加長, 因為經濟的發達令到利潤增加, 為求製造更多得財富, 少不免就得拼搏一點, 換來的是, 少了時間增進自己, 或是, 在很技術性的層面去提升自我, 而在內在, 心靈上的層面則沒有那麼多的閒暇, 取而代之的是物質佔據生活

而至90年代後, 科技發達, 物質生活成為主流, 消費主義等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 之所以能順利地把其他的文化, 宗教等推倒, 還得借助80年代經濟起飛這背景因素, 商人為製造更多短期的消費, 不得慢慢地另消費成為一種癮) 90年代後出生的人, 我想, 是註定了要被灌輸以下這些概念 : 
1. You are what you buy. ( 取代了 you are what you read, you are what you eat.)
2. 不要思考, 買! 以購物去取代思考
3. 你要思考, 思考該買些甚麼, 或是, 思考一下該購買那一本雜誌去決定買些甚麼.
90 年代出生的一群, 幾近是在這種洗腦式的情況下長大, 購買對他們來說, 是思考的方式.
連帶上一代的人, 也樂於浸淫其中, 以Buy , 取代 Create.

活在21 世紀的香港, 我們的文化, 政府的政策, 以至其他種種, 都傾向 Buy , instead of Create.
看見上海的冒起, 決定 "BUY" 他們的發展路向,
看見倫敦紐約這些名牌城市, 也決定以"購買"的形式, 把其名字放進自己的目標上.
再者, 不少的政策及發展, 如數碼港, 科技園,中藥港等等,無不是 從外輸入的理念.
再看一看商業社會,樓盤的命名, 永遠是用上那些歐洲的庭園背景襯上暴發戶式的"豪華"名字,
無不是從其他地方 "BUY" 來的 IDEA.
就連西九文化藝術中心的構思, 也其實是把理念從外國"購買"回來.
香港其實已進入了"暴發戶年代", 一切都是可以 "購買" 回來的.
文化, 藝術, 政策, 人才, 人心, 民望, 名氣, 無不是不可以錢買回來 ( 至少心裡是如此的認為,
"有錢, 有可不能?")
這種心態, 就如暴發戶一般, 買名牌衣服, 住豪宅, 駕名廠歐洲車, 買下自己也看不懂的藝術品置於家中,
再出錢多請幾個人才替自己管理家中大小事務.
你說, 香港現在不是正在做同樣的事情嗎?

活在當下的香港, 真的是很可悲可憐.
只是, 我想這正需要更多文化的力量,
去矯正這極端的情況.

2009-08-16

中國資料封鎖的敗點

中國向來對內實施嚴格的資訊審查, 不少發表對中央政府不滿, 或是令尷尬的媒體, 往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施壓,
停刊,換總編等等, 務求就某些大時大節, 或有重大節目 (如京奧), 「營造」出一種
「和諧」的氣氛.
營造者, 經營製造也, 亦即是說那和諧的氣氛是苦心經營得出來的成果. 背後意味著甚麼嗎? 就是那種和諧根根本本的就是自欺欺人, 更糟的是連自己也知道欺騙不了自己.
想像著, 每逢佳節等, 就要裝出一片和諧的景象, 那種虛假的和諧. 作為中國人民也還真的是辛苦, 就是想真誠地感到開心的權利, 也好像某程度上被他人控制著.
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有如此精神去監控這些不滿的聲音,卻沒能力改善施政, 以及接受更多意見嗎?
著重門面上的和諧其實只會埋下更多的隱憂, 那些不滿的聲音是難以單靠權力去壓制著, 反之, 越去壓制他們, 他們便越會累積起來,只要稍有一點甚麼就會爆發.
最近幾次在不同地區的騷動 (撇除關乎不同民族的衝突), 也顯示出了這種情況.
而新的一代的中國人, 接受慣了網絡的快速的資訊交流. 有了這種習慣, 中國要繼續以高壓去管治人民, 是越來越難,因為人民習慣了能自由地取得資訊後, 便難以接受對某些資訊的封鎖.
面對著那些更有技巧, 更具幽默感的網民, 中國政府的資訊封鎖是注定會失敗的.

寧靜

寧靜

晨早的電話鬧鐘提示我要起來上班
電台七時半的新聞告訴我世界還是一片混沌
路上喧鬧的人群眾,巴士到站的引擎
碰巧坐在鄰座乘客使用三流的耳筒
洩露出那九流的流行曲的低音伴奏
後面的乘客中氣十足地提高嗓子
怒氣沖沖地對電話的另一方,
以及全車的乘客送上誠懇的問候
公司裡的鍵盤連綿不斷地響著,
配上那十多度的冷氣呼呼的風聲,
上司再怒的怒火也不及這如極地般的冷空氣,
客戶在電話裡聲聲鏗鏘, 字字真言.
終於呆至下班.
電話中一方囉嗦不斷, 一方不知所言.
對話是虛無縹緲, 卻又是了無止境,
只為填滿了沉默的空白
然後, 終於
那耳機內播放了喜愛的音樂和歌曲,
音量放至最大也是為了有那一刻的寧靜.

2009-7-15

2009-07-26

落葉

落葉 (原題:思如泉湧)

很久沒有讓自己
陷入
思如泉湧的境地
呆望著懸掛了一號風球的
蔚藍天空和白雲
讓思緒的落葉
隨風散落在意識的平原上.
我用我纖幼的左手
拾起零散一地的綠色落葉.
右手拿著筆,
以文字繪出落葉
希望在其枯萎之前
極盡細緻地繪畫其遺容
我盡力地晝
希望一片不少地保留他/它/她們於紙上
然而它/他/她們總是
欠缺耐性.
不待我把她/他/它們的樣子留下
就枯萎掉.
我焦急起來
用粗製濫造的文字
畫出他/她/它們的大概模樣.
奢望我將來某天能記起
他/她/它們的樣子
再補上遺留了的細節.
我越焦急, 他們就越快逝去
枯萎了的綠/落葉
囤積在平原上
一吋一吋地,如水漲一般
把我慢慢地淹沒
我還是拚命地畫著,
希望盡最後一口氣
為殺死我的那一片落葉,
留下存在的痕跡.
卻忘記了,
為自己的存在刻下印記.


(2009-7-11, 書於往港大的途上, 滿腦子的念頭揮之不去,
唯有透過寫作稍稍地使腦袋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