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30

宅男

宅男一字來源自日本的「御宅」,原指一些非常熱中動漫畫以及遊戲的人,比之英文的 Maniac較為興趣雜而廣泛。Maniac是指一些對某一種活動非常有興趣或非常熱中的人,一般相信「御宅」更接近英文的 Nerd或 Geek這兩個帶負面意義的字。在中文字中,發燒友一字較為中性或偏向正面,因此香港就借用了台灣所借用日本的「御宅」,演變成「宅男」一字了。

剛巧最近熱中於看一套叫<Big Bang Theory>的美劇,講的就是四位天才的年輕科學家,同時是那些被稱為 Nerds/宅男的類型的人(他們正好是Star Trek迷,漫畫迷,遊戲迷)。一般人都認為這類人不善和別人溝通,或是難以和人交朋友。當然,把生活完全地沉浸於同一個範疇,而且對不屬這個範疇的事物一無所知的時候,的確會影響到人的社交生活圈子。同時他們有時會被稱為 freak/怪人的原因,是因為只要一談到一些他所熟知的事物他就可以興奮莫名地侃侃而談。也許這類人一般來說我們會覺得難以接近,因為他所熟知的我們未必真的很認真去看待,而他又對其他事物的興趣不大,使得一般人難以和他們熟絡。然而我們真的可以因此而視他們為怪人嗎?

對一件事物有熱誠以及有研究,本來就是一件好事。這些所謂的宅男,對動漫遊戲等有深度的研究,其實和一個投資者對他的股票有深度研究,或是一位觀鳥愛好者對雀鳥的種類及生態有深入的認識,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社會一直以來也把動漫遊戲等視作不太重要以及不真實的事物。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對那些發燒友的態度也是和宅男有相似的地方,這是源於我們對自己不熟識的事物總會有焦慮,尤其當你說有關他們所熱愛的東西有偏差或誤解時,他們會被自己的熱誠本能地驅使他們向你詳細地解釋。我們之所以怕和這些人打交道,是因為我們一不想被視作無知,而事實是我們的確是相對無知;二是不想花精神去認真研究一樣自己沒有興趣的東西。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也拒絕花精神去研究一件事物,結果是我們總是找不到有趣的話題。宅男,或是「御宅」族的人雖然一般被視為社交能力很差,事實上他們也不一定沒有朋友,只是,他的朋友限於那些有共同嗜好的人而已。

對事物有熱誠是好事,而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更應該花時間精神去研究一下。現代人太多的所謂某某明星的FANS,他們甚至不了解為什麼自己會喜歡這明星,或許他們會聽那人的新歌,看他/她的戲,買CD等等,但有幾多會真正的分析或研究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曾有一段時間自己對陳奕迅的歌有蠻深的了解,那時甚至可以說出某一歌曲是出現在他那一張專輯的第幾首歌。(例如:在 中的第一首歌是 <裙下之臣>;<The Line UP>之中,黑色碟最後一首歌叫<黑面>等等)甚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解構他的和<認了吧>兩張專輯的巧妙之處。有熱誠才會有心機去了解一件事,或一個人。我們是不是都太懶於動用自己的熱誠?像在中可以見到,他們會用很多 Star Trek或星戰的情節來幽默地重用,事實上一般人也會偶爾使用電影的情節開玩笑,只是有時候我們看不明白,卻又不願花心機去了解罷了。把宅男標籤之等同於失敗者,某程度上是不是變相不鼓勵人多點熱誠去深入了解自己喜歡的事物?大概社會就是寧可一同流於膚淺。當宅男在他們所熱愛的事物中找到了他們的快樂,而自己又沒有同樣精通的事物可使我們有同樣的快樂,是不是有點酸溜溜的感覺?

當然,宅男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他們對其他事物的過份冷感亦不值得鼓勵,只是我們也得反思一下,為什麼我們對有熱誠的人總是喜愛潑冷水?(尤其是在本地某知名網絡論壇)

201004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