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8

改變

奧巴馬 2008年以「Change」為競選口號,打動無數美國人民。改變,有其魅力所在,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滿足於現狀。既對現狀不滿,我們可以有幾種的想法:一.我們希望改變現狀;二.我們希望情況會改變。或許讀者會問,一跟二不是一樣嗎?假如你有這樣的疑問的話,我想你還是要再認真一點去看這兩句的分別。「我們希望改變現狀」是主動的,是從我們出發的,是我們想以行動去做一點什麼,改變這個令人不滿的狀況;「我們希望情況會改變」卻是被動的,我們只是希望,令人不滿的狀況會因為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人或事被改變,而我們則只需要坐觀其變。

對於抱著後者的心態的人來說,他們永遠只會留在不滿現狀的原地。這種人也許是社會的大多數,期待著像奧巴馬那一句的「CHANGE」來拯救他們。抱著主動想改變的心態的人,只是少數,是應該被珍惜的少數。把焦點放到香港,我們可以看到近年多了年青人抱著希望改變社會的理想發聲,這無疑是令人感到鼓舞。但是經歷了一段時間後,我看到的卻更多時候是令人擔憂。

改變一個人需要時間,需要耐性,更何況改變一個社會。要做成改變,需要耐性、恆心、毅力、決心,需要付出代價。改變,是一種藝術。我們不會看到藝術家在一夜之間可以變出一件驚天動地的曠世傑作。我們也不可能看到社會在一次半次的抗議就改變。我們這一代的年青人,就是沒有這些做成改變所需要的原料,卻又以為自己可以做成改變。這就是我所看到,令人擔憂的地方。我們都被即食文化薰陶得很徹底,都已經沒有了等待藝術品形成的耐性。

看看那些推動社會改變的年青人,口裡說著要作長期抗爭,但是用的手段從不改變,連自己都改變不了,又如何談得上改變社會?改變不應該是期望別人看見你在「抗爭」就會行動。改變永遠都是由自己做起,感染身旁的每一個人,而又再由他們感染他們那個圈子裡的人。改變是需要長年累月的自我檢討,自我反省,自我進步才可以達成的。而且改變是要付上很多代價,改變從來不是口裡不斷重覆地喊口號就可以達成。

看著自己這半年的改變,我不敢說自己已經有那種決心和毅力,始終時間還只不過是半年,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比從前的我更自覺,更有自省的能力。這是改變的第一步,由自己做起,對自己有要求,才再想如何改變社會。


2010081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