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0

展覽

最近去了幾個展覽,類型不盡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幾個展覽我都有同樣的一種感受。到今天回想起來,還是蠻印象深刻的。所以不禁希望將來的展覽,也會有同樣的一些設定,相信可以使人更印象深刻吧?

那幾次的展覽,主題不同,有關於建築設計,有關於香港老店的,也有關於家的。但是同樣的是,有一些部份是可以讓觀賞者參與其中。當中有的是容許塗鴉,有的是要求觀賞者參與其中,作為展品的一部份。那種參與的感覺,我想作為一個觀賞者,能自發地參與其中,固然會有很深的記憶,因為在那展品中就會有了自己的元素在內,可以說是把自己放進了創作人的角色裡。那就會使觀賞者對展品有更多的感受了。因為他得思考,把怎樣的自己呈現在展品之中,儘管其他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誰有曾參與過。而對於創作人來說,有時候這樣的作品可以算是一種交流,儘管你不會知道最後會有些甚麼得到。

當然,這種形式的展品,並不是適用於任何的展覽當中,但是我想在香港,能夠有更多的這些的展品會是對藝術文化的推廣有一點幫助的。之前去的展覽當中,見到了這類的展品都有不少的塗鴉,當中有些的意味深長,也有一些真的只是到此一遊式的留字。但是我們總不能要求每一個觀眾也是很有創意的人,只要是有那樣的勇氣留字,其實已經是對展品感興趣的第一步。當然,也許他們只是貪玩而寫下幾句,但是做創作的人總會有這樣的貪玩,才會有無窮無盡的創意。說到底,要更多人留意文化留意藝術,總得先吸引他們去留意,或是吸引他們來參與。

另外一點,就是展品容許大眾去接觸,去觸摸。很多時候,在博物館看到的,都是被隔離了的一些物品,基本上難以用手去觸摸;但是最近去的幾個展覽,很多的展品也容許公眾去觸摸,甚至是帶走。那是一種很不同的感受。看畢竟只不過是看,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很多事物都可以透過螢幕來看到,不必要親身到博物館隔著厚厚的玻璃來看;如果可以用手去觸摸時,感覺就全不一樣了,真實許多了。當然,那是有代價或風險的,因為那有可能會被弄壞。所以應該不能用於珍品之中呢。

其實這樣的道理,應用在不同的地方也一樣可以。生活就是要參與其中以及親身的感受。雖然生活中或許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總不能把自己抽離了生活以外。自己曾有一段時間,把自己從自己的生活中抽離,尤其是在工作的時候,就會完全不把自己放進工作之中,感覺有點像把整個人出租了,連帶所有的能力,出租了給一間公司。那樣做其實影響的不單是工作,而且在工作後,回到家裡還是投入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當中。所以說,假如你的生活就只有呆板地工作和打電動遊戲的話,我想你得認真的改變一下。因為這樣的生存著,其實會錯過了很多東西。也許是曾經這樣的沉淪過,感覺起來現在雖然沒有(固定的)收入,但是至少我不至把自己整個人出租出去,而是自己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摸索著前路。我想經過這些的展覽,我所得到的額外的啟發,就是這種生活的態度吧。

2010030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