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4


因工作關係,加上住得比較遠,我偶爾會在午夜時分才坐一個小時左右的車回家。帶著有點疲倦的身體,精神上卻剛巧相反。在午夜的車程裡,我總喜歡看那正準備沉睡的城市。即使香港是一個不夜城,晚上總帶著一種不同氣氛。

記得在小時候(大概7-8歲時吧)有幸有不少機會乘私家車回家。(那時候我也是住在同一區)在夜裡乘車時看著那橙色的街燈,我已經會思考「失去」。也許是如此,街燈的顏色總給我一種悲哀的感覺。怎樣也好,夜間總給我一種思考的空間。這又或許和夜晚的意義有點關係。假如日是人的活動的時間,那麼夜晚就是一種停下來回想一切的時間。

要停下來回想或反省自己,先得要獨處。往往在工作以後,有了這一個小時的車程,戴上了耳機,看著窗外城市的景色,就有了一個和自己內心對話的機會。然後我大概開始明白,有些時候晚上總給人一種憂鬱的孤獨感,是因為人一直以來在晚上都是較少有和他人互動的/社交的。這在今天,尤其是香港,是很匪夷所思的。在現代社會中,燈火通明的晚上才是社交活動的開始,當然一般來說去到午夜左右就要回復獨處。

但在網絡時代當中,又有誰可真正的獨處?而無法獨處又如何與自己對話?從前的人因溝通的渠道較少而多了獨處的時間,因而更能面對自己,建立自我,處理內在的焦慮。相反,在這個 I 世代 - I 代表的,是 Internet,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iPhone… 一切和資訊有關的東西-卻是最難有 I – 自我 – 的世代。那的確十分諷刺:在 I 世代中卻無法有 I 。原因倒非常簡單,因為溝通的便利使得我們幾乎無時無刻都處於一個社交中的狀態。假如日間是社交的時間,那麼(從前的)社會的結構則有晚上作為人把自己從社會中抽離獨處以調整自己的時間。而在社交網絡風行的年代,我們則需要把面具幾乎二十四小時的戴上,甚至於應該說,在晚上處理社交網絡的時候,還得戴多一個不同的面具,以吸引收視,娛樂大家。

也許如此,我有時候倒慶幸自己住得遠,回家的路上總有一點時間把自己從社會中抽離,靜靜的面對自我。對於夜,我幾乎從不覺得所謂的孤獨。小時候覺得街燈的顏色帶著一點慘淡,長大了卻蠻享受這種帶著一點 nostalgia (懷舊)的色彩。

2011082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